天冷更易崴腳,適當鍛煉可以防范 很多朋友會發現秋冬季節崴腳的情況比春夏季節多,這是真的嗎?告訴你——還真是! 這是因為人體肌肉的黏滯性與溫度有密切關系,氣候寒冷時,肌肉相對溫度高時變得“僵硬”,專業術語叫“黏滯性增加”。在秋冬季節,天氣寒冷,四肢關節欠靈活,運動前由于沒有做好準備動作,關節肌肉僵硬,在運動時容易出現肌肉拉傷,或引起崴腳。 損傷后24小時內盡早實施以下急救措施即適當地保護,適當的負重、冰敷,加壓包扎及抬高患肢。受傷后首先要保護受傷的地方,避免惡化,在有限制的情況下維持活動,適當地休息;并在受傷后24小時內都應冰敷,在48小時后可適當地負重活動;將受傷部位壓迫避免關節腫脹;將受傷部位抬高于心臟。受傷后現場簡單處理后建議立即就醫拍X光片,這樣能排除是否有骨折,以免延誤病情。 我們可以通過適當的鍛煉,讓腳脖子不易“凍僵” 上面說到崴腳主要是因為肌肉變“僵硬”,對于突然的外力無法及時做出回應,即肌肉的靈活性差。所以改善踝關節周圍肌肉的靈活性和穩定性,加強附近肌群的力量,可以很好地預防崴腳。急性踝關節扭傷一般需制動休息至少兩周左右。初期進行適當拉伸與活動,等扭傷部位消腫后,負重基本無疼痛感,即可進一步進行力量訓練。 (1)站立位腓腸肌拉伸訓練:傷腿在后,膝關節保持伸直,健側下肢在前,屈髖屈膝,過程中軀干保持直立; (2)踝泵訓練:可借助彈力帶進行訓練; (3)提踵訓練:初期可雙腳踮腳,后期可患側單腿提踵,訓練過程中落地時要緩慢; (4)下蹲訓練:膝關節盡量不超過腳尖,過程中軀干保持直立,臀部盡量向后下方坐; (5)單腿支撐訓練:患側下肢支撐,健側腿抬起,軀干保持直立。 注意事項:在運動過程中動作應當緩慢,在加大訓練強度時要緩慢增加,避免再次損傷。 加強保暖 老年人掛在嘴邊的穿秋褲是有道理的,因為肌肉處于溫熱環境時穩定性和靈活性比較好,所以平時要多注意保暖、多熱敷,這樣能很好地預防崴腳的發生。秋冬不要再露腳脖了,別忘了把秋衣扎進秋褲里,秋褲扎進襪子里。 |